(1)预警流程
无线预警广播站预警流程如下图
预警信息生成发布流程图
预警信息生成发布流程图
预警信息生成:由自动监测站采集或防汛责任人反馈以及水文气象共享的水雨情信息发送到县级平台,县级平台通过预警分析后产生内部预警;防汛值班人员看到内部预警后,查询核对,并经防汛指挥部会商后确定预警级别和范围,然后通过多种方式发布外部预警。
预警信息发布:①可经由短信网关(短信猫备用)发送给当地防汛责任人手机或预警广播站,责任人收到预警信息后也可利用语音或短信的方式发送到预警广播站进行播报;预警广播站的执行情况通过GPRS信道反馈给县级平台。②可通过外网发布平台将预警信息发布在新媒体上,包括门户网站、微信服务号、手机APP、广播、电视等。
(2)系统组成
无线预警广播由无线预警广播站和管理平台组成:
无线预警广播组网方式
1) 无线预警广播站
预警终端设备采用无线预警广播机(需通过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和减灾中心的测评),主要设备由无线预警广播主机、供电系统和喇叭(喇叭阻抗须与主机功率匹配)等设备组成,供电系统以市电为主,太阳能蓄电池备用。
无线预警广播站通过语音(话筒、电话、对讲机和超短波电台)或短信,接收县级平台下发的指令,根据指令内容实现实时语音播报,并将预警广播的执行情况通过GPRS信道反馈给县级平台。
2) 2)管理平台
管理平台安装在县级平台服务器上,用于接收广播站的平安报、日志信息等,并提供远程管理无线预警广播的功能。管理平台能够将预警广播站工况状态数据,按照监测预警平台要求,写入监测预警平台数据库。
3) 系统工作方式
1)预警平台通过发送短信、电话或广播等形式发布预警信息到各乡(镇)或村,同时启动相关无线预警广播报警;
2)无线预警广播站接收到预警信息时,设备自动打开音频功放及发射机的电源进行信息发布并存储/上报相应的日志,发布完成后设备自动进入低功耗值守状态,并自动关闭音频功能;
3)无线预警广播站播放完预警信息后将状态信息发送到县级预警平台,反馈设备状态;
4)预警广播站点每天8点按要求进行定时自检并发送一次平安报(工况、电源、功放等),当检测到异常后设备立即向控制平台报警,并支持远程设置。
4) 系统技术指标
1)通讯要求
①须具有GSM/CDMA电话和短信通信功能,可具有PSTN、卫星、无线电台、GPRS/CDMA数据通信等通信功能,实现实时接入播报;
②具有短信转语音功能(字数不少于500字,短信语音播报流畅、支持常用多音字),播报短信重复播放次数可配置1~99遍,播报短信内容可监控(向指定号码回执短信内容);
③发布短信或电话广播均有白名单设置或DTMF双音频呼入密码验证功能,其中白名单号码不少于20个;
④设备应有自检功能,设备状态信息可发送到管理平台,反馈运行状态;
⑤设备应具有异动报警功能,当设备开关置为关闭状态、充电设备断电、电池断电或功放断开时可自动发信息到管理平台。
2)供电要求
①平时处于低功耗值守状态,值守功耗不大于4W,当收到短信、手机、固定电话等授权控制信号后自动开启功放电路;
②配备用电池。交流电中断后,启用备用电池并且立即通知管理平台;
③支持AC/DC供电方式,自动切换。
3)性能要求
①具有USB或SD卡接口、支持点播MP3功能;
②具有电源、音频功率、网络在线指示等功能;可以远程监听广播内容;
③具有防雷、短路保护电路;接地端口;具有防潮、防霉、防虫、防尘等工艺处理;
④可支持SIM卡锁定;
⑤支持实时报告设备的工况,支持平安报,异常报,支持管理平台远程设置和查询参数,支持管理平台实时发布预警信息。
4)外部接口
①音源:至少支持1路本地麦克风输入,1路线路输出,至少2路本地功放输出;
②电源:交流电输入接口,1路可控交流电输出接口(功率≥100W),备用蓄电池接口,太阳能电池板接口;
③天线:GSM/GPRS/CDMA天线接口,收音机天线接口。
5) 设备清单
序号 |
设备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1 |
无线预警广播设备(含4个喇叭及主机) |
套 |
1 |
|
2 |
话筒 |
个 |
1 |
|
3 |
40W太阳能板 |
套 |
1 |
|
4 |
100AH蓄电池 |
个 |
1 |
|
5 |
充电控制器 |
套 |
1 |
|
6 |
信号避雷器 |
个 |
1 |
|